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個中國醫師節,今年的主題是"德馨于行,技精于勤"。為弘揚醫務工作者的崇高職業精神,生動詮釋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,展現宿遷鐘吾醫院醫師隊伍職業風采,我們特別推出醫師節系列報道【原來你是這young的醫生】,講述青年醫者精益求精的從醫之路,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凡的白衣戰士。
張柳
醫學影像科 副主任醫師
“選影像專業,算是順著家里的‘醫脈’走的。”張柳笑稱。外公、姨媽都是從事影像相關的工作。從南醫大畢業至今,她在醫院影像科已扎根十余年。從剛入職時跟著前輩學看片的新人,到如今能獨當一面的診斷主力,她的成長里藏著無數個故事:“以前值夜班,后半夜整個科室就一人,急診CT一來,既得操作機器,又得立刻出診斷,手和腦子得同步轉。”那些獨自與影像為伴的夜晚,練就了她“快準穩”的判斷力。
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為一位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做增強CT。患者在外院經歷幾次大手術后,出現多臟器功能不全,轉至我院治療。張柳在閱片時,敏銳發現腸管影像不對勁:“部分腸管壁強化稍較低,提示腸管缺血的可能。”她立刻打電話給ICU溝通:“需臨床重點持續關注,警惕腸管缺血性壞死。”幾天后,患者突發大量便血,證實了她的判斷——兩段腸管已壞死,正是她標出的位置。還有位臍周疼痛的患者,常規平掃CT本是“例行檢查”,她卻在其中發現異常,疑似夾層,于是立即提示臨床給予患者進行進一步的CTA檢查,及時的診斷讓患者避開了致命風險。她說,這份“火眼金睛”,是“練”出來的直覺。
高質量的圖像是放射醫生精確診斷的基礎,需要影像技師擁有廣泛專業且扎實的基礎知識。“除此以外,我們需要與臨床醫生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,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,結合影像表現,提供準確的診斷意見和治療建議尤為重要。”張柳介紹。如今,隨著CT技術迭代,智能閱片系統成了科室的“新同事”,隨之而來的是單例患者影像數據量激增。比如,一個胸部CT薄層圖像有300多層,加上不同窗位,總計近千幅畫面,“機器能標出血腫、結節,敏銳度很高,但是它的特異性不強,需要醫生來篩查。”張柳描述著醫學影像科醫生的日常。
方寸之間的黑白影像,見證著她的成長,也映照出一位醫者最動人的職業光芒。“后續打算多對心血管影像做一些研究,快要晉升正高職稱了。”談及未來計劃,張柳說的具體而務實。